簡介
主題:「智能時代漢語教學創新」
日期: 2025年5月21日(星期三)
時間:上午10時至下午12時40分
內容:嘉賓專題演講、討論交流(共兩場)
地點: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 邵逸夫大樓9樓RRS905
網上報名:https://hkbu.questionpro.com/lcpth0521


講題
梁歆教授(香港科技大學)
講題:融合Chat GPT與項目式學習的中文課程: 設計框架與實證研究
林茵茵博士(香港理工大學)
講題:漢語口語教學中的創新 ――以AI評測和元宇宙為例
講者簡介 及 講座摘要

梁歆教授(香港科技大學)
講題:融合Chat GPT與項目式學習的中文課程: 設計框架與實證研究
講者簡介
梁歆,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語文教育中心副教授、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國際語言教育項目副主任。 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對外漢語課程設計、教學方法論、人工智慧與語言教育、對外漢語教師教育。摘要
本報告將主要呈現兩項研究成果:其一,提出一個將ChatGPT 融合到項目式學習中的短期漢語課程設計框架;其二,在短期課程實施後,研究者對融合人工智能工具的教學法進行的實證研究。融合ChatGPT的項目式學習課程共12小時,旨在滿足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,尤其是他們在正式課程中無法實現的個體需求。課程初始階段,學生可以自主設定預期學習成果,並據此確定一個小組成員皆感興趣的項目主題及最終產出成果。此後,學生會運用Chat GPT 進行內容和語言方面的探索,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。本項研究基於Nation 和Macalister(2010)的語言課程設計模型,詳細論述了課程目標、教學內容與組織、學習活動,以及評估方式。在研究發現中總結了學習者、教師和ChatGPT 在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,據此分析了人工智能工具在語言教育中的潛力,並為未來整合此類工具的中文課程設計提供了參考建議。
該課程順利實施後,研究者對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法進行了探究。過往研究聚焦於探討在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課程中可採用的教學法,但並未關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運用相應的教學法。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方法,深入探究了教師在實施課程過程中所採用的具體教學方法,以及採用這些教學方法的原因,並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了感觀研究。
第一作者:梁歆 香港科技大學語文教育中心 副教授
第二作者:羅晶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羅晶

林茵茵博士(香港理工大學)
講題:漢語口語教學中的創新 ――以AI評測和元宇宙為例
講者簡介
林茵茵,博士,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教學中心講師,專業中文課程統籌。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、對外漢語教學、漢語方言。曾發表Gamified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n Metaverse: Revolutionizing Language Learning in University via an Immersive Experience(合著)、〈從“翻轉粵語教室”看粵語學習網站的創新〉、《文獻所見廣州方言詞彙三百年來的歷史演變》等論文及專書。主持Flipping the Classroom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、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Online、粵語懶音測試及糾正網站、專業文體的錯別字糾正網站等教與學研究計劃。曾獲院長卓越教學獎(個人)、院長卓越研究獎(團隊)等獎項。- 摘要
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,智能化的學習方式日益普及,在教學環節中加入AI元素,已經成為了新常態。是次的分享將以「翻轉粵語教室」、「對外漢語元宇宙」兩個智能學習平台為例,探析AI評測以及元宇宙技術在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。
「翻轉粵語教室」是專為非本地學生設計的粵語學習網站,創新之處在其AI評測功能。網站在記錄學生的發音後,會提供即時反饋,讓學生了解發音是否正確,從而提升粵語口語水平,填補了同類網站在說話技能訓練上的空白。AI評測功能暫未見於本港大專院校的粵語自學網站。
「對外漢語元宇宙」屬於沉浸式學習平台,使用元宇宙技術,為學生創造互動的漢語學習環境。學生可以在元宇宙中扮演不同角色,與虛擬角色互動,練習口語。元宇宙中的口語訓練同樣結合了AI語音評測技術。學生說話後,系統會提供即時反饋,標註錯誤音節,協助學生修正讀音。利用元宇宙學習漢語口語,在香港的大專院校中應屬於首創。 老師和學生對上述的學習平台均有高度的評價。學生認為AI評測有助提高口語能力,且能增強學習口語的信心。老師表示平台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,透過分析系統數據,不但能為整體學生制定初步的改善方案,也能就個別學生的學習難點給予指導。
翻轉粵語教室
https://www.polyu.edu.hk/clc/cantonese/home/